“我别无选择,因为我不能变得贫穷或者平凡,这不是我的风格!”本书教会你:如何控制你自己。
自制力
前言
了解自己,控制自己。
- 什么资源最重要呢?当然是自己,也就是内心的自我。外因千变万化,其实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内因,是自我的力量。
- 解决的唯一方法,需要你回头审视自己,尤其是内在的自我。性格决定我们的命运,一个不了解自己的人,他又怎么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走向呢?
- 我别无选择,因为我不能变得贫穷或者平凡,这不是我的风格!
障碍 & 失控
不要好高骛远,要积极乐观。
- 永远在没有做好这件事的时候,就开始对另一件事充满期待,然后放弃现在,去追求虚幻的明天。结果就是他什么都做不好,始终在兴奋——失败——反醒——再次兴奋的恶性状态中循环,永远走不出来。
- 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这样做是错误的,对于改善现在的生活是毫无益处的,他们会说:“呀,下次我要改正,相信我!”当下一次来临时,他早就忘了今天的誓言,仍然我行我素,继续旧的习惯。
- 人们做出改变的决定就是最典型的即时满足感,这才是目的。在什么都还没做之前,就让自己感觉良好,用以抚慰对于现实严重不满的心灵,但等感觉好了一点之后,得到满足的意志力就会消失,然后就不想改变了,退回到发誓之前的状态。
- 制定的目标越宏伟,希望越大,给自己带来的感觉就会越好,也就越容易让自己从现实的低潮中爬起来,站起来,找回一种自我满足的心理状态——虽然对改变现实毫无用处。
- 得了进步错觉综合征的人,他们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自我满足,不但满足于当前的状态,也容易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他们在看待自己的能力上不十分清醒,在做事时也不会全力以赴,只是点到为止,因而很难获得深层次的发展。
- 抱有此种心理的人文化素质较低,他们或自以为看破了世界,或者他们人生目标过高,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而变得无所适从。
- 他们精神孤独、身心受损或是妄自菲薄,企图依靠疯狂采购填补心灵的空虚,掩饰内心的自卑。对这类人而言,物质的享乐只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借口。
情绪
情绪会波动,避开不良情绪,必要时转换心情。
- 心理学有一个著名效应被称为“踢猫效应”,讲的是关于人的情绪传染的问题。当一个人的内心有不满情绪出现的时候,如果肆无忌惮地爆发出来,就很容易把这种情绪带到生活中,“传播”并影响到其他人,一传十,十传百,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 人的情绪、智力和体力状态都会随着时间呈现一种正弦曲线的波动,周期基本上是一个月。就像肚子的饱和饿一样,我们的情绪也有饱和饿的状态,不补充不行,不消化不行,不排泄也不行。
- 这表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缺陷感越大,自卑感越重,人们就越敏感,寻求补偿的心理也就越迫切。因此,孱弱的人往往表现出比健全的人更加好胜。每个人克服自卑,寻求优越而获得补偿的方式各不相同,由此也就形成了完全不同的生活风格和人格。
- 他们会十分渴望获得成功,但是仅仅是渴望而已,而且他也不敢相信自己能有成功的那一天。与此相反,有些人不但渴望成功,还会制定计划并坚持去做,坚信自己一定会做到。他们是不恐惧行动的,反而渴望行动,在行动中体验快感,收获成就感。
- 有一些人怀着英雄色彩享受冲动的过程,他们感觉自己的身上弥漫着悲剧气氛。
- 你必须明白,尽管现实是“有缺陷的”,但它存在着改变未来的机会;虽然过去很完美,但它决定不了现在,也决定不了未来。你要提高勇气去面对现实,大胆地接受现实的挑战,而不是采取逃避的态度。
- 比如在奥运会上,我们经常发现,那些获得铜牌的选手往往比获得银牌的选手更开心。这是因为,铜牌得主运用的是下行假设,即如果我发挥得稍微差一点,就与奖牌失之交臂了;银牌得主运用的则是上行假设,即如果我发挥得更好一点,就能登上最高领奖台了。由此引发的,是两个人在结果出来后截然不同的情绪:铜牌得主兴高采烈,银牌得主则垂头丧气。
- 人类的自我意识、自我约束、毅力和全情投入等能力对人生的影响比智商更为重要。如果忽视了情绪智能因素的存在,对于我们的自身发展非常不利。要解决这个隐患,人们就应该在学校期间接受情绪智力的教育。
- 如果你不懂得等待,你会总想着投机取巧。做什么事情都会没有恒心,不安分守己,同时,你也会变成一个急功近利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想尽快达到目标。人一旦进入这种状态,就会终日心神不宁、焦躁不安,长此以往,生命的弹性就彻底消失了。
- 一个人在他的生活中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事业和感情生活都是如此。当事情陷入瓶颈的时候,如果只停留在同一个角度思考问题,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让你无法摆脱。相反,如果陷入困境时,不再强求自己,不再苛求自己,学会放松,学会换一种思维,你会发现什么呢?一个完全轻松的自己。你的大脑的创意会更丰富,经过洗涤的情绪会迅速地恢复,并能迅速找到问题的出口。
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合理休息。
- 大脑在主人的命令下,必须时刻扫描周围的环境,对新接触的一丁点令人兴奋的消息都保持警觉:“啊,这是什么?我真想知道!”这是娱乐化大脑的典型特征。
- 大量的课程案例证明,冥想训练有提高大脑的前额叶皮质区神经元同步信号的能力,它的强度比常人高出30倍。另外,在劳累时选择打盹20~30分钟,也能够刷新你的大脑,极大地改善注意力状态。
- 现代传媒正在制造一个规模越来越大的“低智商社会”。“低智商社会”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人们懒于思考,希望有人把思考后的答案直接告诉他们,他们只要照做就可以了。人们变得懒惰而轻信。对他们而言,思考是一件吃苦和十分麻烦的事情,所以他们不想思考,大脑不断地退化,失去创造和辨别能力,最后变得难以自立和自制。
- 催眠是一种身体放松而内在精神专注且安逸的治疗形态,所有的催眠都包含了两步,第一步是诱发你进入恍惚放松的状态,第二步则是提出一个“你的潜意识会把它转变为事实”的建议。也就是说,让你的潜意识接受暗示,而且将它实现。
- 把思维“归零”当成一种生活的常态,当成一种优秀的延续,当成一种时刻要做的事情。只有拿出归零的勇气,才能使你获得一种能力:“我敢不敢用一个新的东西取代自己原有的东西?”
自我设障
勇敢面对,多沟通交流。
- 自我设障(Self——Handicapping),这是“低自我”概念者表现出的一种心理障碍——为了维护或提高自尊,做出对成功不利的行为或言辞,给自己的成功预先设置障碍。
- 它主要表现为思考问题的负面条件居多,经常由于失败唤起内在的消极情绪,对自己进行惩罚或批评,进行自我贬抑和自我否定。在行为上,它表现为怯于表达与展示自己,行为退缩,通过身体不适或其他方式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这不但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而且还影响人们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
- 越是发生了你不想面对的情况,你就越要面对现实,挑战一定会成为现实的恶劣结果。在任何现实面前都要保持理智,你才能剔除障碍,这才是科学和理智的态度。
- 人的心灵就像一个容器,时间长了,里面难免会有一些沉渣,把它们倒掉就好了。如果不清空,就会堵塞出口,使得心灵越来越沉重。最重要的一点,要记得随手关上身后的门,该忘记的,你就必须要忘记。删除心灵的垃圾,每天刷新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生活不断地重获新生,保持一颗健康的心灵。
- 所有对过去的苛刻,都是对于未来的恐惧。在潜意识中,人们因为不敢面对未来,才对过去念念不忘,纠缠不休。其实,你根本就不需要对未来害怕,只要你能卸下过去的包袱!
- 他即将完全交付自己的身心,把未来的生活托付给另一个人,这意味着现状将完全改变,他将进入一种全新的生活,人在此时,一定会产生某种惧怕,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 在99°C的基础上再加1°C,水才会沸腾。如果你的努力只坚持到99°C时就放弃,那么你永远也不能烧开这一壶水。再坚持一会儿,才能达到目的;如果就此放弃,你的工作成果和0°C没有区别。
- 当你不小心做了错事时,你会怎么办?逃避和否认就是一种设障的行为,面对问题、分析原因,才是接纳自我的表现,后者能够帮助你收获自尊体验,促进自我发展和别人对你的尊重。
- 交流是释放压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通过与他人交谈,可以迅速地获取心理支持,增强自信心。
欲望
不要成为欲望的奴隶。
- 一旦我们的冲动得到了满足,在享受到片刻的满足后,立刻会被无聊取代,直到另一个欲望抓住你。生活在这种永无止境的饥渴中,难道不是一种痛苦吗?”
- 从阅读别人成功的事迹中得到快感,就好像有人通过阅读色情书籍得到快感一样。
- 如果你只是坐在那儿,告诉世人,明天开始你将变得多么伟大,那么你永远不会成功。因为你会被这种膨胀的欲望和虚假的渴望埋葬,从而缺乏行动力,并迅速地失去明天的机遇。
- 根据自己的习惯、是非观念和观察力的不同,人们对同样一件事情会有多种不同的看法及处理方式,又因为看法不同、处理方式不同,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命运大相径庭。
- 如果你不控制欲望,必然为欲望所控制。人生是如此简单,快乐也并不复杂,一切都要看我们自己。
拖延症
“立刻行动!”
- 越是重要的反而越拖延,越是临近时间点,就越想去做其他不相干的事情。
- 不容许任何人侵占或浪费自己的时间,结果最不珍惜时间的那个人反而是自己。
- 在执行一项工作的过程中,一旦有什么想法或突发事件,就抛下手中工作不管不顾,转而去处理其他事情。
- 某些拖延行为并非拖延者缺乏能力或者不够努力,而是某种形式的完美主义或者求全观念的反映,他们共同的心声是:“如果能多给我一些时间,我可以做得更好。”
- 拖延的产生与大脑前额叶皮层的功能有关。这个脑区负责大脑的执行功能,比如计划、冲动的控制和注意力,它还能起到过滤器的作用,降低来自其他脑区分散注意力的刺激。
- 当你面临拖延的困境时,采取“立刻行动”,可以直接打破拖延的神经对自己的操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你想回避某一项事情,你就应该从这项事情入手,而且要立即进行。
- 有些事情即便害怕也要去做,它的成败与别人无关,只与自己有关。当你成功时,没人真正向你喝彩;当你失败时,也无人有资格嘲笑你。
- 意识到一点错误都不犯是不可能的,那些伟大的成功者也都是在相当长的过程中完成他们的事业。
无力感
改变自己。
- 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想而不做”,缺乏面对的勇气。
- “我无法从工作中得到快乐,也无法体会到幸福感,我总能感觉一种无形的压力。最近我想了很多,我一直在想:我的明天、我的理想,我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我试着问了自己很多次,可是我总是找不到答案,我觉得自己生病了,情绪经常不稳定,高低起伏不定,我知道自己存在很严重的抑郁症,这些我自己都能够察觉到。”,“我曾经试着去看心理医生,可是考虑到现实问题我放弃了,同时我也认为自己能够克服那些问题,不管怎样我还是无法改变自己的心态,自己的行为、思想,我是如此讨厌自己,痛恨自己为什么不行!我胆小、懦弱、意志力不够坚强,这些我自己都知道,我真的感觉力不从心,无法去改变自己的弱点,无力去改变现实!我现在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感觉十分痛苦,找不到人生的目标,并且觉得自己糟糕透了。”
- 去发现和观察比他境遇更差的生活。抽出一定的时间实现一个自己多年的愿望。放下目前不能放下的东西。
- “习得性无力感”的研究是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的,它表现的是人的内部动机问题,是指一种通过某种经验而形成的,会给以后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的特殊心理状态。也就是说,有了对外部事件无法控制的经验,就可能产生一种习得性无力感(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面临问题时产生无能为力感),它使得人的动机水平下降。
- 在今天竞争激烈的现实生活中,想实现自身的价值有太多的困难。我们无力推翻这个世界已经形成的准则,却有足够的能力改变自己对于现实的认识。当你有勇气改变自己时,你一定可以从中吸取到新鲜的力量——它源于我们体内改善的思维活力,以及我们在自我管理方面的良好进步!
掌握时间
选取最有价值的事情执行。
- 许多人靠自我麻醉来欺骗自己,这样,他们陷入一种怪圈式的循环:不停地制定规划,发誓要利用好时间,管控时间,但每次都无疾而终。
- 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更多的思考,用精确的思考去合理把握时间,制定规划并有效地执行。
- 从所有可能的任务当中选择最重要的,并通过最有效的方式来完成它,而不是每件事都争取完成。
- 他在什么时候跑得最快呢?当然是比赛的时候。假如刘易斯时时刻刻都要求自己跑得最快,他早就累死了。长时间与时间赛跑就容易造成身心劳损,得不偿失。它最大的问题是神经紧张,生怕无法完成规定中的计划。
- 我们进行时间管理的重心并不是时间,而是“事件的优先级”。“我的时间”就是“我可以用来有序处理事件的时间”,而不是数学上的24小时的累加。
- 对我们的事业(生活中的重要目标)有很大帮助而且不能迟疑的事情,它的优先级应该是最高的;其次,能够推动自己的发展(对解决事情有重大帮助)却需要一个漫长过程的事情,它们可以列在次要位置或第二顺序;安排为低优先级的事情,则是那些无足轻重的内容(虽然值得一做或必须去做,但价值并不太高)。
- 只有20%的事情在对我们的生活起着80%的推动作用。
- 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晚上八点到十点之间在做什么,以及他利用这些时间的效率。人的命运还决定于他对于自己时间的判断:“一天只有24小时,我怎样来安排它们?如何才能让自己不感叹过去如流水,不惋惜昨天自己的稀里糊涂?”
- 预判干扰,抓大放小。坚定方向。
- 宇宙间万事万物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只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那就是“变化”本身。你可以在潜意识中对自己灌输一个命令:“我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它的出现是我意料之中的,接下来我就会十分迅速地解决这些干扰。”
- 只有当你提前准备好了,安排出缓冲空间,在真正地遇到干扰和变化的时候,才不会显得慌乱和沮丧。你已经预先知道会有变化,而且变化也如你安排的一样出现,你也因此有了足够的时间和预案来解决这些变化产生的阻碍。
- 管理时间的重点并不是时间,而是确定事情的重要性和优先顺序,以免在遇到问题和变化时手足无措,进而产生情绪的失控。
压力
面对、分解压力,适时认输。
- 只要你选择了活着而非死亡,你就注定要承受生存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压力。
- 在这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如果你天真地期待自己能够置身于乌托邦式的环境,那就是白日做梦。现实就是如此,我们只能直面现实。你不可能逃避,也无法视而不见。只有承认现实,接受现实,你才有机会融入现实,将压力释放出去。
- 如果没有压力,人的内心就会变得空虚,惰性的一面会开始膨胀。这同样是失控的前兆。必要的压力能够成为潜能释放的催化剂,让我们以积极的状态对待自己的活。
- 你要学会把压力分解、传递到你所在的团队或者其他人身上。相信我,这绝不是推诿,也许别人正想帮助你、正想分担你的压力。总之,别认为你是唯一能够做好这项工作、承担这件事情的人。
- 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自己的痛苦看作是全世界最大的痛苦,把自己的不幸当成最大的不幸。
- 千万别去追求什么完美。完美只是一种理想境界,我们只能去接近极限状态,但不可能做到。
- 我们必须拥有一些对自己来说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必须放弃一些对自己来说是不那么重要也不那么必要。只有谨守这个原则,我们才能轻装上路,建立压力的释放机制——将那些次要目标定期剔除掉。
- 欲望不可以放纵,心意也不可以完全满足。任何东西都有一个边界,唯独一个人的欲望和追求是没有边境的,自己不控制,它就会像一辆失控的汽车,速度越来越快,不停地向前飞驰,而你的双手早已离开了方向盘,直到在需要拐弯的时候,车毁人亡。
- 认输的本质是不进行无益的竞争。这种良好的心态将使我们避开锋芒,避免无谓的浪费,从而以退为进,赢得潜心发展的主动权。
- 你低下头时,并不是要放弃自己的追求,而是退一步去重新审时度势,找准正确的方向。因此,必要时的“后退”能使自己的心灵空间更加广阔,转移并卸掉压力,让身心得以充分的休息调整,更好地寻求成功的机遇。
欺骗自己
不卑不亢。
- 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社会生活的碎片化,现代社会的人们在超越自我的追求中开始普遍地迷失方向,“生活虚无感”的体验越来越多。
- 要么在刺激中寻找自我,要么在刺激中麻醉自我,这些都是消极方法。
- 很多人经常被自己最热爱的东西摧毁——人们在从事最喜欢的事情时会不自觉地忽视它的不利信号。
- 有的人习惯性地把自己的一些不合理的观念或者是一些行为通过自我欺骗得到合理化,目的是在于减轻自我的内疚感,由此逃避自己要负的责任。比如失恋,有些人每一次恋爱,好像都是被对方抛弃的,事实却是他(她)在无意识中使用了一些言语和行为,用力把对方从自己的身边推开,从而减低了由于分手而产生的自责感。
- 即便是你无能,你也无须自卑。传统的学校、家庭教育过度强调了失败。其实这个世界上很多杰出人物都犯过无数次错误,你不要怕犯错误,犯错误多了,你就成功了,成功者都能够接受自己的失败和错误并收拾残局,他们视困难为挑战。
- 为了梦想努力,在什么时候都没错。但是你也要看清楚现实,这包括自身的现实、社会的现实和环境的现实。跳出现实制定计划,向往某种理想,只能给你带来人生的悲剧。
批评
自我认可。
- 只有我才能够决定我的自我价值。
- 自我中心意识是少数几种不受欢迎的人格特质。一个人如果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就会把所有跟自己有关的事都看得特别重要。他们喜欢听自己说话,看重自己的时间——却丝毫不管别人的时间重不重要。他们对于自己的时间、爱与金钱都很重视,对于没有他们那么幸运的人,则吝于伸出同情之手。
- 悲观的情绪会抑制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能力,并使人们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这个想法严重到他只希望能活着离开这个困境,而伴随这个想法的行动就是逃走,或是用真正的暴力取代想象中的暴力。
- 积极的情绪会催生一种从“拓延”到“构建”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还会促使人们运用各种资源应对艰难的时刻,而不是成为环境的破坏分子。
- 没有人有知道世间一切事物的能力,任谁也做不到。我们只知道发生的都已经发生了,无法改变,也不可能扭转。已经发生了的事情(错误),必定有它的原因。即使我们十分不满,接下来最应该做的,也只是改变后面的走向:通过分析原因,让未来的事情尽善尽美。
选择
方向比速度重要。
- 表面看起来:品种越多,顾客越多。但在最终选择要买的沙拉酱时,比例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在光顾30种沙拉酱摊的顾客中,最终只有3%的人掏钱,而30%的顾客在陈列5种沙拉酱的摊位前购买了沙拉酱。
- 随着选择数量的增加,人们感到做出错误决定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促使他们不愿做出任何决定。
- 几乎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错误的,因为没有人会故意做出一个不利于自己的决定。他们之所以选错,是由于不懂得如何选择。
- 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在没有选择对方向以前,单纯地谈论速度没有太大意义,有时对于我们而言,等待要优于行动,因为等待本身就是一种选择的过程。
- 所有的道路,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你有什么样的选择,也就有了什么样的人生。你今天的现状是你几年前选择的结果,你今天的选择决定你几年后的职业状况。
- 重要的不是你现在所处的位置,而是迈出下一步的方向。位置决定了你现在的高度,方向却决定着你未来的成就。
- 决策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情感过程。
- 我们要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并聪明地分辨两者的不同。
- 在抉择和判定时,我们要避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避免自己的主观倾向影响客观、精准地判定。
- 假如明天,我的所作所为被刊登在了一份报纸上,被我的亲朋好友读到,我是否感到羞愧?如果不会,你做的事才对得起你自己的良知。
- 做出选择只是第一步,甚至它什么都不是,只有落实到行动,拥有一个最有力的行动过程,你才能真正展示自己的力量。
- 人生目标往往是一种要么做到、要么做不到的东西,不存在中间状态。你要想超越竞争对手,你就不能以“差不多”的态度来执行战略计划,而是要持之以恒地高标准地做到最好,这是一种永久性的改变,不是一场临时性的运动。
- 人们要在对自己进行约束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如果不能达成共识,那你就不要自己骗自己奢谈人生战略,因为你根本不打算为你的人生目标付出任何自我约束的代价。
潜能
自我催眠
- 如果你的潜意识建立积极的正面的信念,让潜意识完全确认后,你就会朝着这个方向去行动。你会发现你所期望的一切都在不经意间轻松获得。
- 每一个人的真正自我都会对别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通常说某个人的“个性很有魅力”,其实是指他没有压制自我的创造性,具有表现自己的勇气。
- 有意识的自我批评、自我分析和反省是必要的,但是一种不断的、每日每时都进行的自我猜测或者对过去行为无休止的分析,最终只能导致行动的失败。
- 实际上,我们每天都会做梦。有人说自己没有做梦,其实是想不起来了。一个人每天平均要做4到5个梦,照这么计算每年大约要做1300个梦,而一辈子大约要做10万个梦。人是非常贪图安逸的,那些对自己不好的事情,我们会主动忘记。这叫作自我保护。
- 人生的主要课题就是发现真实的自己,然后看到别人的真诚。
意志力
习惯成自然。
- 意志与记忆力有着紧密的关系。提高记忆力只有一条“黄金法则”。这条法则就是坚持不懈地进行有益的锻炼,让自己的记忆不断提升。
- 是什么合成了脑海中的印象呢?首先是注意力,还有理解力、想象力、鉴别力和强大的意志力。在所有这些记忆要素中,最关键的是最后一点,即意志力。
- 能够预先看到出现的结果会扩大意志力的范围。因此,只要我们的日常行为有条不紊,遵循固定的做事计划,它们就会成为自己有意识的决心。把行动置于自己有意识的控制之下,是一种习惯性的决心,它随时准备在某种情况下以某种方式做某些事情。
- 意志力是有限资源。当你下意识地抑制自己的冲动、想法、下意识地做出决定、抵制诱惑,全力以赴,你就会逐渐疲惫。
- 人的心态能够充分调动意志力,使意志力成为生活中稳固不变的因素。
- 只有积极投入,心绪才会变得热忱。你要马上开始,工作才能完成。
- 你的意志越坚定,不自律就越危险。大量的例子证实了这一点。你会发现一些精力非常充沛的人的一生就像扇动的翅膀,他们或成就伟业或一无所成。这看起来就像是躁狂抑郁症(周期性情绪过度高昂或低落的疾病)。
我可以
目标要准确,主次要分清。
- 即便你的精神力(它包括注意力和意志力)十分强大,你也可能无法保持专注。
- 这个世界企图阻止你专注,每时每刻都是,它的手法是在你眼前散发无穷无尽的信息,这其中大多是无用的。你感觉到注意力涣散和心烦意乱,这都是不足为奇的。
- 希望有一天有一栋山上的小屋,这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目标。问题在于‘有一天’不够明确,因为不够明确,成功的机会就不大。”
- 就像你对于未来要跟自己结婚的异性缺乏概念,很难想象你能够顺利地步入婚姻的殿堂。
- 任何关于人生或时间管理的建议,都可以被分解为一个最为根本的理念:忽视次要的事情,然后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有利于实现目标的重要事情上。
- 千万不要为了貌似紧急的事情而落下了真正重要的事。对于大部分任务而言,你所采取的行动里只有20%才是真正重要的,剩下的80%都是可以被忽略的细枝末节。
- 最值得你去拥有的一项生活技巧,就是区分出重要的事与不重要的事之间的差别。
- 说出来的时候会给你造成虚假实现的自我良好感,削弱实现计划的动力。
- 在下面八个方面订出今后五年中的主要目标:生涯、体力、家庭、个人态度、经济、公共事业、教育和娱乐。
- 经常与成功者或有关的专家交往。这是为了取得他们的帮助,要认真区分谁是 不诚实的人,谁是真心要帮助你的人。
- 如果不在一开始就定下明确的目标,那么你将无所成就。如果你生命中的目标模糊不清,你的成就也将难以确定。要先弄清楚你自己需要什么,什么时候需要,你为什么需要,以及你打算如何得到。
- 但真的会在买了以后把凭证寄回的人是很少的。由于人们的过于自信,每个人在购买时都以为自己一定会把凭证寄回公司,但买了以后很快就会忘记。
- 自以为是表现在始终认为自己是对的,哪怕别人说的没有错,心里也不想去赞同人家,喜欢说大话;就是错了也比较难把它纠正回来;听不进别人的话,总认为别人不如自己,通常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人生使命
建立信仰,采取行动。
- 找到自己人生的“使命感”,就是建立信仰,确立价值观,并且利用意志力去释放自我潜力。
- 未来是动态的,尽管它还没有变成现实。但它具备无穷的可能性,你可以通过积极的争取把它变成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你也可以用一种慵懒和不在乎的态度重新失去它,使它成为一张乱七八糟的低劣之作。一切都取决于你。
- 成本。它包括机会成本,以及自己已经在一个事情上投入的时间、精力、智慧的成本。出于对成本的考虑,他会拒绝冒险,哪怕发现了自己最想从事的工作,他也很难迈出实际行动。
- 你总是出于现实考虑而选择自己去做的事,你会看到自己进入了一个“情绪是如此之坏”的怪圈:不管是努力还是懈怠,情绪都会变坏,而不会向积极的方向转变。
- 比如你给一家公司打工,说穿了就是受人剥削。更要命的是,这份工作是你讨厌的,根本不符合你的梦想。在工作中,老板以公司利润为出发点考虑问题,工资能压多低就压多低,工作却越来越多,除此之外,还会要求你搭上个人下班后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你的选择是两难的:努力工作,会成全老板的企图;不努力工作,自己的收入就会下降。你找不到快乐,试图融入的结果就是变得麻木,成为一台没有灵魂的工作机器。
- 人们最喜欢的并不是成功,更重要的是争取成功的过程。这就是使命感,是价值观在世俗中最直接的表现。幸福也正是作为我们人生的一种感受,才如此贴切地被置于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幸福是人生的一个终极目的,它与成功无关。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感到幸福的人不会空虚、迷茫、无所事事和无所适从,他们健康、安详、乐观、旷达,脸上常常带着迷人的微笑,身边经常笼罩着悦人的光芒。
- 追求理想就是一场长跑,你不一定会赢,但一定要坚持下去,并且从中感受幸福。
- 要是你不敢行动,经常害怕,你永远停在那个关卡上。虽然你的理想足以让全世界的人为之感动流泪,但有什么用呢?你只是拥有一种虚幻的理想罢了,
- “试着去做”是一种侥幸的心理,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就不能犹豫,要集中全部精力,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你没有实现目标,那么你怪不得别人,也没有任何借口,只能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没有努力去做,在做事的过程中也没有充满使命感,甚至犹豫和反复,是多数人的通病。
成就感
坚持就是胜利。
- 当你学会了如何思考,你就知道该怎样做出改变,尤其是有效的改变。
- 观察人们在上床时怎样脱鞋,你就能判断他第二天的状态。
- 在这个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消极的和悲观的情绪,增加自制力。我们要有改变的勇气,才能体验到穿越隧道的成就感。
- 每天进步一点点,这就是有效改变的开始。你要学会每天只前进一小步就可以了。
- 你一定要做好“打长期战争”的心理准备,改变自己并不困难,能否长期坚持下去才是一场异常艰难的考验。
- 人们有一个很致命的弱点——惰性,当没有人管你、逼你的时候,惰性就很可能会控制你的行动。因此,如果你还想有所作为的话,就要自己强迫自己。
- 18岁到38岁之间的黄金年龄段,你是否有一个良好的自制力,对你的人生成就至关重要,这正好是我们开始工作并且积累财富的阶段。
-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是,性格又是什么呢?性格并不是一个空洞的命题,而是在我们的生活细节中展现。比如,它多数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自动化、习惯化的行为方式。行为方式就是人的性格的外在体现。
- 不管任何事情,一旦你形成了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做起来就不会有任何困难。好的习惯和坏的习惯,都是如此。
- 如果你成长在一个充满了犯错感的家庭,长大后你还会总有一些犯错感,它们阴魂不散,时刻附着你的身上。你总在说:“对不起!”并且不敢直接向别人提出任何要求。
- 在“内我体验”中关闭世界之门所能找到的暂时的满足——逃避生活的人经常这么做,他们把自己关起来,幻想有一天自己的状况会得到改观。
- 在本质上,成就感又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意识。
简短的对阅读体验的评价:我认为这本书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可以和《代码补全》并列,如果要给人推荐书籍,我会推荐这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