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中国武术实用大全》
序
- 《纪效新书》由戚继光编著,纪效说的选实用记录,新书说的是有遵循也有创新。武术也像这本书一样需要总结历史,结合当下。
- 正名:
- 武术名称从公元前21世纪开始演变,
- 武术二字出于南朝《昭明文选》的“偃闭武术,阐扬文令”,意思是停止战争,宣扬文治
- 国术是中国武术的简称,但是武术不限于中国
- 功夫是两广地区的通俗叫法,是有功力、本事的意思,和武术的内涵是不一致的
- Martial Art不仅包括武术,也包括其他多元武技比如柔道空手道合气道等
概论
- 定义
- 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
- 功法是指锻炼某种攻防绝技的锻炼方式
- 西方体育:强调训练量快速提升素质
- 武术功法则强调内外统一,有序配合
- 套路是指按照一定格律将单个攻防动作编串成套进行练习的方法
- 体操、花样滑冰强调肢体开展
- 武术套路则强调动作开中有合
- 格斗是指两人遵循一定规律,运用攻防动作互较胜负的锻炼方法
- 拳击、散打强调以大打小,以快打慢
- 武术格斗则注重由小转大,“四两拨千金”
- 起源和产生
- 徒手格斗:九黎族蚩尤,崇尚牛,以角抵人
- 古代武术的雏形:武器,军队出现,以格杀为唯一目的,兵械为主
- 近代武术的雏形:明代,练功、单舞、对搏并重,健身价值,审美价值得到重视
- 清代民国:,火器大规模使用,民间蓬勃发展
- 当代:套路比赛,跨入世界体坛
- 特点
- 中华传统文化、攻防在线性和表现性(体现意向但实际不一定有用,花架子)、多武艺多形式统一……
- 价值
- 分类
- 江流分类法:长拳(少林拳)、长击(通背拳、劈挂拳)、短打(南拳、形意拳)、圆柔(太极拳、八卦掌)
- 功法运动
- 柔功:肢体关节活动幅度和肌肉伸缩性能
- 内功:意、气、劲、形完整一体
- 硬功:肢体攻击能力和抗击能力
- 轻功:发展人体平衡能力和翻腾奔跑能力
- 十八般武艺
- 抛射兵器:弓、弩、箭矢、铳
- 长兵器:戈、矛、枪、棍、殳(shū)、杵、杆、枝、棒、斧、钺(yuè)、戟、(长杆)大刀、镋(tǎng)、耙头(把头)、扒、挝(wō)、铲
- 短兵器:剑、(短柄)刀、鞭、锏(简)、钩、镰、锤、拐、环(圈)
- 软兵器:链、流星、绵绳套索
- 徒手:统称为“白打”。
- 武术与其他文化
- 兵法:战略原则、诡道
- 医学:治疗、锻炼、穴位
- 气功:八段锦、易筋经
- 宗教:
- 原始宗教:主张图腾崇拜,“角抵”
- 道教:主张方术修炼长生不老,太极拳
- 佛教:主张生即是苦,修炼来生前往极乐世界陪伴佛祖,中唐慧能改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融合儒道形成中国佛教禅宗,少林拳
- 民间宗教:修炼硬气功喊“坚如磐石”
- 与中国传统哲学(仅简要摘录)
名词 |
出处 |
原意 |
拳家思想 |
无极 |
复归于无极 |
宇宙是原始的,无形无象的本体 |
无极虽名无,但无限由此始 |
太极 |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
以太极产生万物的本源 |
有意无形的内外动静之态就是太极,内意的运转可以导出千姿百态 |
两仪 |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
指天地或者阴阳 |
引申为动静之理 |
阴阳 |
一阴一阳之谓道 |
阴阳是两种对应而统一的物质或者状态,他们的互相交替作用是宇宙的根本道理(道) |
武术也遵循这个道理 |
刚柔 |
乾刚坤柔 |
刚柔相推,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才能产生变化 |
刚柔互易、刚柔相济、柔化刚发、刚阻柔乘,以柔克刚 |
三才 |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 |
以天地人,合为三才 |
三才者,头手足 |
四象 |
两仪生四象 |
金木水火 |
方位,移动方式 |
五行 |
金木水火土 |
五行相生相克,事务存在滋生与克制 |
五行系统(劈崩钻炮横)、人体器官、攻防属性 |
八卦 |
阳爻阴爻组成乾、坤、震、巽xùn、坎、离、艮gèn、兑 |
象征各种天人现象和万事万物 |
头为乾、以卦立象、以卦喻象、以方位名象 |
先后天说 |
|
混沌未分/天地判分或者婴儿出生前/后 |
后天补先天,后天反先天,先后天合一 |
天人合一说 |
|
天人相类、天人相通、天人感应、天道人道统一等 |
以天人相通、天人感应为基础的天人合一 |
自然 |
|
人的行为要效法自然才符合道 |
顺其自然、合乎自然、自然而然 |
形神 |
|
形外形,神内在 |
既练形体筋骨皮,又练内在精气神 |
体用 |
|
体性质、本质,用功用、属性 |
动静体用说,静为本体,动为动作 |
技法 & 教学 & 训练
拳种流派
古今兵械
功法 & 技法 & 常识